close

生物辨識技術又一突破!

 

繼指紋、臉部及虹膜辨識之後,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吳順吉助理教授與

6 位學生組成「來自新心的秘密」團隊,鎖定「心跳」電訊號,

開發出全新辨識系統,

並結合手機行動支付 App,研發心電辨識行動支付系統 「Instacardeal」。

 

團隊參加 2017 安謀設計競賽(ARM DESIGN CONTEST),

在全國 180 多支隊伍中脫穎而出,勇奪全國冠軍及 15 萬元獎金。

 

「心跳是生命指標,人只有活著才能辨識。」

吳順吉老師說,心電訊號記錄心臟的電生理活動,

每個人心臟大小與位置 及胸腔構造的差異,使得心電訊號不盡相同,

既使遭人竊錄,也不易被用來入侵,

 

當時心中便燃起好奇「心跳能否應用在生物辨識?」 吳順吉老師發現,

國外已有團隊研究心跳生物辨識,但演算法仍粗糙,

因此從 3 年前開始帶領學生投入演算法改良,

研究團隊取得公開的 285 筆心電數據,

分析 心電圖的跳動形狀,逐步發展出穩健的算法,

在一對多的辨識測試下,目前已可 達 98%以上的辨識率。

 

吳順吉老師指出,目前支付系統所採用的生物辨識部位均為外顯特徵,

易被竊取 及仿冒,

如指紋可用矽膠仿造,甚至被拍到手指的照片,就可能遭有心人盗用,

而虹膜或臉部辨識也只需利用高清列印技術便能破解,

「但動態的心電是相當難 被偷走的,搭配密碼等現有的驗證機制,

就能為電子支付的安全性提供多一道防 禦關卡。」

 

吳順吉老師帶領陳芃慈、邵乃俊、魏士穎、鄭景文、尚彥名、林家穎等

6 位學生 組成「來自新心的秘密」團隊,

成功研發「Instacardeal」行動支付系統,

包括手 機 App、可量測心跳的收銀台及雲端資料庫。

 

今年自清華工科所畢業、進入工研院工作的團隊成員陳芃慈說,

使用者先在雲端 資料庫上登錄個人心電特徵,

將來結帳時唯有成功辨識心跳才能結帳,

未來也可運用在汽車及電子產品解鎖、

居家防護等,讓心跳成為另一種身分辨識工具。

 

安謀設計競賽為讓一般大眾認識各項參賽的研發成果,

今年特別將簡介影片列入 評分項目。

吳順吉團隊也製作了一支活潑有趣的短片,除了到水木的超商拍攝,

還請來本校的美資生林家穎繪製插畫。

影片放上 Arm Taiwan 臉書粉絲專頁,點閱次數迅速突破了 8 千次。

 

吳順吉老師指出,現正為這套心跳辨識系統申請專利,

期待與業界有更密切合作,

「心電辨識將不只是實驗室成果,

有朝一日還可望成為大家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有用發明。」

 

小辭典: 安謀設計競賽(ARM DESIGN CONTEST)

為國際半導體公司「安謀國際」

自 2005 年起每年在台灣舉辦的設計競賽,

參賽者必須使用 ARM 提供的開發平台來設計 產品。

 

今年主題訂為「ARM Strong, Make it BIG」,聚焦在物聯網創新應用。

參賽 者要以科技為基底,從生活體驗出發,設計具商業價值的物聯網產品。

 

(資料: 清大網站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清華大學 心電 支付系統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