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14.07.08] 人類的好奇心是基礎研究的原始動力

【國立清華大學新聞稿】   發稿日期:103年7月8日


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:
人類的好奇心是基礎研究的原始動力          

國立清華大學於7月8日上午邀請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院士以

 

「國際空間站上AMS實驗最新結果」進行專題演講。

 

 

20140707post[1].jpg

 

 

 

 

丁肇中表示,「人類的好奇心是基礎研究的原始動力」,有好奇心、對自己有信心,

 

並且努力去做,才可能實現目標。

 

也希望社會不要將自己侷限於技術轉化,因為「基礎研究才是新技術和工業發展的原動力」。

即使是暑假期間,現場仍超過400人到場將會議廳擠得水洩不通,

 

不少晚到的學生,乾脆直接坐在會議廳走道上。

 

清華大學也安排當日剛好在清華參與營隊的高中生進場聆聽,藉這個難得的機會,一睹大師風采。

丁肇中在1976年因發現J/ψ粒子獲頒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,

 

1995年在他的倡導下開始長達10多年的阿爾法磁譜儀

(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,簡稱AMS)實驗計畫,

 

2011年成功將AMS送到太空站,進行暗物質研究,尋找反物質存在的證據。

 

丁肇中認為,宇宙中暗物質、反物質研究是近代物理的基礎。


其主持的AMS計畫,超過16國家一同進行跨國團隊合作,

 

丁肇中大方分享自己整合團隊的作法與態度:「聽不懂就承認,確實理解才能下決定」,

 

他表示,每次開會時,一定鼓勵大家參與發言、仔細聆聽,不能私下交談。

 

他認為科學不能用多數決投票解決,一定要自己真正了解清楚了,才能做決策。

就像當年AMS升空前夕,「我請所有人都先離開實驗室,自己在一個人靜下心,

 

一步一步思考16年的實驗歷程, 即使是箭在弦上的壓力,如果有發現問題,仍需立刻停止」,

 

丁肇中花了整整四個小時的時間,思考從AMS計畫開始的所有技術細節,

 

每個步驟都不放過,一直到確認沒有問題了,他才離開。

「人類的好奇心是基礎研究的原始動力」,

 

丁肇中認為物理的進步,就是不斷推翻他人假設,

 

科學的結果,由實驗說了算!

 

他分享自己研究多年經驗,大部分的實驗都受到絕大多數人的反對,

 

就像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的J/ψ粒子實驗,當時科學家認為世界上只有三種夸克,

 

能展示所有的物理現象,對他的研究不以為然。

 

面對外界質疑,他不為所動,不斷的實驗,最後成功發現第四種夸克,

 

甚至之後陸續發現第五種、第六種夸克。

「基礎研究才是新技術和工業發展的原動力!」現今社會存在一個爭議:

 

到底應將資源集中於技術的轉化和應用研究,還是應支持「無用的」基礎學科?

 

丁肇中認為,如果一個社會將自己侷限於技術轉化,顯然經過一段時間,

 

基礎研究不能發現新的知識和現象後,就沒有東西可以轉化了,

 

所以技術的發展生根於基礎研究之中。


丁肇中表示,AMS是探測未知的一項實驗,可直達宇宙邊緣的訊號,

 

這些研究未來都可能化為另一種形式,影響人類的生活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丁肇中院士與清大師生及聽眾合照

 

 

~~~~~~~~~~~~~~~~~~~~~~

 

 2014年9月19日 報載 : 華裔科學家 丁肇中昨天(9月 18日)在瑞士舉行記者會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佈AMS 在國際太空站取得的成果~暗物質的存在已更明朗.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lia 的頭像
    Julia

    Julia's Blog

   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