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清華大學「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」,結合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,
協助民眾用「腦」解決失語、失智等社會問題。
清華大學表示,失語症、失智症、腦部創傷等名詞,通常見於醫學、
腦科學或心理學的研究範疇,而清華大學「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」
卻立足於人文社會學院,結合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,
協助一般民眾面對腦部的問題。
並且與各大醫院合作,為病患量身訂做療程,
例如,教導失語症的病患唱歌復健、教老人玩遊戲預防失智成效良好。
清華大學外文系副教授、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主任楊梵孛表示,
心智科學的理論與突破,必須整合各個領域的經驗與專業,
才能在宏觀的議題中找出精確的答案。
清華在生命科學、工程學、社會科學等領域擁有深厚的學研基礎,
再結合校外醫院的資源共同解決現代人類所面臨的許多社會問題,
諸如記憶力保持、語言能力提升以及預防失智等。
楊梵孛說,特別的是,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不僅止著重研究產出,
更入世地深入民眾需求,結合學術研究成果與醫療,
讓無法受健保照護的認知復健病患,也能有另一個訓練及復原的機會。
楊梵孛表示,「教導失語症患者以唱歌的方式修復說話能力,效果很好。」
她指出,右腦負責音樂跟音調,左腦負責語言,
得到失語症的人通常是左腦受傷,
於是中心引進「旋律語調治療法」與醫院合作為患者量身訂做療程,
用唱歌的方式啟動患者的右腦來慢慢彌補左腦的功能,
之後並以 "核磁共振造影"追蹤復健前後的腦神經變化。
由於語言治療效果卓越,該中心曾應長庚腦中風中心之邀,
教導失語症患者及家屬如何在家唱歌復健。
一般人認為,讓老人多打麻將可以預防失智症。
楊梵孛表示,打麻將的確會用到腦力,但要是整天坐著打麻將而缺乏運動,
反而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。
在預防失智症方面,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推廣以保健遊戲的方式,
增加身體各部位的活動來預防失智,甚至也為老人訂定「回家作業」,
以確保身體和心理同時獲得足夠的刺激。
(2015-02-04 經濟日報 記者╱李珣瑛╱即時報導)